▲陳建良傳授是張姓碩士生的指點教授。(圖/翻攝自暨南大學官網)
糊口中間/綜合報道
昨日晚間范世平在臉書PO文質疑,什麼時辰碩士論文能援用指導教授的「手稿」?直呼這是他第一次聽到。他指出,在電腦使用率普及的時期,怎麼還會有人以手寫的體例寫手稿,並提出本身只聽過「1844經濟哲學手稿」翻譯
台大準校長管中閔與暨南大學辦理學院院長陳建良配合揭橥的論文,遭民進黨立委張廖萬堅爆料是抄襲暨南大學張姓學生而來,但經查證發現,張生論文出現「援用陳建良與管中閔 (2016),『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和談 (ECFA) 政策效果評估』手稿」,整件爆料疑是化爲烏有翻譯台灣師範大學傳授范世平昨(25)日晚間在臉書上發文,報複「手稿」一詞實屬好笑,痛批這時代居然還有人用手寫稿而非用電腦,既然手稿都能作參考資料,那是否「夢呓」也能看成參考呢?
范世平臉書全文:https://goo.gl/ubx8rn
對此,有網友回應,在本身的國度也會幫忙提供一些電子檔或紙本資料讓研究生引用,只是這些資料依法需要被公然,是以,應當討論的是張生在援用規模上受否合適學術規範,而非檢討教授。
▲師大傳授質疑管中閔與陳建良手稿有問題。(圖/翻攝自范世平臉書)
▲管中閔捲入論文剽竊風浪。
范世平更痛批,借使倘使手稿能做為參考資料,那是否「手札、便條、口諭或是夢話」都能列做參考書目,且手稿上的統計資料明明是以電腦製作也不合邏輯,他乃至認為陳、管兩位傳授太仁慈,居然將辛苦取得的資料轉送給學生,而非公然投稿或出版,「手稿說」一辭令他百思不得其解。
別的,也有網友暗示,論文旁征博引,就是為了示知讀者「出處」,而不是作者亂掰的,既然提出了出處,就必須讓讀者可以查證;但若援用的資料是秘本,秘本,手稿這些只有作者看獲得,其他人看不到,該若何查證?(清算:練習編輯彭孟卉)
本文出自: http://www.setn.com/News.aspx?NewsID=341614有關各國語文翻譯公證的問題歡迎諮詢天成翻譯公司02-7726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