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還提到本身在此中「發現了我若何從小就將自己奴化的進程,因為忙於作奴而將自身陷入窘境。」
全篇的目次也非常吸睛,參考文獻僅只有4篇,不同於其他研究方法,自我敘事的研究方式正視更多作者內心的書寫,從題目中也能夠感觸感染到作者的思慮。
有網友將這篇論文貼出後,引發眾多討論,良多網友都想要看這本論文,認為說出了研究生的心聲,也認為研究生的集體焦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現象,也有一些人從這篇論文找到本身研究標的目的的啟發。
論文目錄如下:
第一章、研究佈景申明
第二章、問題意識
第一節、我的生涯之一團購
第二節、天成翻譯公司的糊口之二─打工
第三節、我的生涯之三─不像研究生的研究生
第四節、天成翻譯公司的生活之四─雜
第五節、我的糊口之五─在糊口中社會工作的實踐
第三章、研究標的目的
第一節、天成翻譯公司的社會工作觀點
第二節、研究方法的尋找
第三節、研究目的
第四章、書寫的困境
第一節、好難
第二節、安靜
第三節、對話
第五章、誤入地獄
第一節、理想的工作
第二節、在勞動中的挫敗
第三節、被壓垮的勞動者
第四節、最後一夜
第六章、柳暗花明
第一節、旁觀者
第二節、快樂的天堂奴隸
第三節、勞動者的幻想
第七章、看見自己
第一節、奴化的過程
第二節、主人與奴隸
第三節、回觀我的家
參考文獻
碩論標題問題百百款,東吳大學社工所7月居然泛起一篇碩論「失能的恐懼 ─ 一個研究生寫不出論文的反思」,連這樣都能寫論文,讓許多人跌破眼鏡。
許多國外研究所只要修畢學分就能畢業,台灣碩士大多需要寫論文才能結業,寫碩士論文同樣成為大都研究生最疾苦的記憶,無論是找題目、寫文獻或者做研究,甚至最後口試過程,每一個環節都是碩士生的夢魘翻譯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本年7月呈現一篇標題問題特別很是特別的碩士論文,問題為:「失能的驚駭 ─ 一個研究生寫不出論文的反思」,作者 林依青在摘要中寫道:「此篇研究是源自於我身為一個研究所學生卻寫不出論文的反思,天成翻譯公司沒法寫出一篇對社會工作具有價值的論文,於是人緣際會之下,入手下手用自天成翻譯公司敘事的研究方法書寫自己沒法寫出論文的文本,當一篇篇的生命故事的文本慢慢的從言語變成文字後,我也從中找到了一些我沒法寫出我所等候論文的線索。」

該論文博碩士論文保持
看看網友怎麼說
本文出自: https://tw.news.yahoo.com/%E9%80%99%E6%A8%A3%E4%B9%9F%E8%A1%8C%EF%BC%9F%E6%9D%B1%E5%90%B3%E7%A2%A9%E有關各國語文翻譯公證的問題歡迎諮詢天成翻譯公司02-7726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