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歸納發現,台灣腔主要有以下特點,首先是「啊、啦、吧」等語助詞很多,對大陸人來說,也是最明顯的辨識方式。然而福建、廣東的人說話也習慣加語助詞,所以光從語助詞來看,並不足以辨識台灣腔。
彭駿逸借用法國社會學家布迪厄(Bourdieu)的比方為論文下了總結翻譯說話是一種文化貨幣,該貨泉值錢與否,是綜合利用者的社經狀況而定,若社經地位高,該說話的社會價值就較高。大陸人對台灣腔的感受也是一樣翻譯
台灣腔事實是好聽仍是好嗲?
「台灣人講話好宏偉上!」類似評論辯論三不五時就在大陸網上炸鍋,但緣由眾說紛紜翻譯在紐約市立大學任教的台籍傳授彭駿逸從說話學的角度闡明,發現這要歸功台灣輸往大陸的電視劇翻譯
ㄣ、ㄥ不分的台灣腔,為何會成為部分大陸人心中「高大上」的象徵?彭駿逸分析,原因可能來自台灣輸往大陸的電視劇;進一步向下探討,台灣腔受到對岸的歡迎程度,也反應了兩岸的經濟、社會、文化變遷。
「
再者,台灣腔沒有ㄦ的捲舌音,ㄓㄔㄕ與ㄗㄘㄙ並未分得很清楚,還有ㄣ與ㄥ也不分。此外,台灣腔也沒有「兒化音」,彭駿逸舉例,北京人在說胡同時會說「ㄏㄨˊㄊㄨㄥ˙ㄦ」,台灣人則說「ㄏㄨˊㄊㄨㄥˊ」。
彭駿逸透露表現,其時輸往大陸的台灣偶像劇充斥都邑小資女及體諒暖男形象,大陸人天天看,並嚮往如許的生涯,就感覺「這人講話聲音太好聽了」。大陸民眾將腳色形象和其所利用的語言串聯,逐步對台灣腔有好感翻譯
彭駿逸說,初期台灣留學生在企業任職時,常被派到大陸擔任所屬企業的大中華區司理人,這批初期赴陸的台灣菁英,看在當時照樣農村社會的大陸民眾心中,是都邑化的象徵,也讓他們對台灣腔有了一點印象。
來自台灣的說話學者彭駿逸是美國紐約市立大學的助理教授,他在2012至2016年時代完成170頁的博士論文,探討大陸人對台灣腔的刻板印象,和到底什麼是台灣腔。論文共查詢拜訪300餘名大陸人對台灣腔的立場。
最後就是台灣人幾乎不發輕聲,但大陸北方人還是說的。彭駿逸表示,北方人講學生時會說「ㄒㄩㄝˊㄕㄥ˙」,台灣人則說「ㄒㄩㄝˊㄕㄥ」;而爸爸、媽媽這些稱謂,台灣人比較常講「我爸、我媽」,或是把拔、馬麻翻譯
彭駿逸大學時期曾到澳洲當交換學生,那是他第一次碰著大陸人,對方其時告知他,「你措辭和台劇的人好像」。那天起,彭駿逸便一向思考,是說話學的哪一部分讓大陸人感覺這是台灣腔,是用字遣辭或者語法、語音?
▲台灣偶像劇充斥都會小資女、陽光暖男的腳色,大陸人看了很嚮往這類生活,感覺「此人講話聲音太好聽了」。(圖/翻攝自愛奇藝)
跟著兩岸分隔越久,雙方民眾措辭體式格局越來越分歧翻譯2000年閣下,台灣的偶像劇如「流星花圃」開始輸往大陸,台灣腔在大陸人心中到達壯盛。而這些絡續輸往大陸的台灣偶像劇,深深影響大陸人對台灣腔的感知。
不過,跟著大陸經濟起飛,大陸民眾對台灣腔的認知漸漸改變。彭駿逸調查發現,而今北京、天津的大學生認為台灣腔是「小家碧玉」,乃至很嗲、很裝,他們自己的聲調才是城市代表,大陸中心電視台主播講話才是好聽的。
線下的糊口經驗,也在網路熱議翻譯關於台灣人講話的二三事,幾乎每隔一陣子就會被大陸網民拿出來接頭翻譯感覺台灣腔很嗲的人會問,「台灣人是有心裝台灣腔嗎?」欽羨台灣腔的人則寫文章,教人若何練就一口標準的台灣腔。
本文來自: http://www.setn.com/News.aspx?NewsID=235481有關各國語文翻譯公證的問題歡迎諮詢天成翻譯公司02-7726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