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韓文口譯進展對各人寫思辨有匡助 若何寫文獻評論:(一)單篇期刊論文 台大社會系 林國明 2009/9社會研究方式 (傳播時請保存全文) 一、目標 要作研究,必得學會評論他人的著作翻譯撰寫文獻評論是學術練習極度重要的根基工,它對研 究的主要性有二翻譯第一,進修。研究既是「從作中學」(learning by doing),也是「從 讀中學」(learning by reading)。從浏覽別人的作品中,天成翻譯公司們演習若何評價作品的進獻 與限制,我們學到「好的研究」可以長成如何,「壞的研究」應當若何避免。第二,定位自 己的研究翻譯我們是在常識社群中作研究翻譯天成翻譯公司們的發問,我們用來理解或注釋這個世界的概念 ,我們回覆研究問題的論點,都不是憑空泛起,不是小我天縱英明,而是積累了前人常識的 產物。評論文獻,讓天成翻譯公司們可以體察本身的研究沾恩於哪些常識傳承,瞭解前人在相幹的研究 所做的進獻與不足。如許,我們才能有個方向,驅使自己的研究 — 那怕只是一篇小小的期 末陳說 --- 能對常識的累積,有一點點進獻。 二、內容 教員常要求大學部學生寫「念書心得」,要求研究所學生寫 critical memos。這都是「文 獻評論」的情勢翻譯學生們演習寫「文獻評論」的機遇其實很多翻譯但大多半人都不知道「文獻 評論」該怎麼寫。「文獻評論」是可以有格局的。花樣讓初學者可以依樣畫葫蘆來操演。哪 天翻譯公司練到功力深厚,自是沒必要受到格局的羈絆。但學會飛天之前,要先把馬步蹲穩翻譯 讓我們從單篇期刊論文的評論開始。期刊論文因為篇幅的限制,每每處置懲罰的研究問題不克不及過 大,論點要簡單清楚,作者必需在有限的篇幅中顯現出操作把持理論和經驗資料的功力。初學者 拿單篇期刊論文來練功,再合適不外了。 單篇期刊論文的評論,在內容上,要告知讀者三件事: 1.這篇論文在說什麼? 2.它有什麼貢獻?我們從它學到什麼? 3.它有什麼缺點或不足的地方? 簡單說,就是作摘要,指出它的進獻與限制翻譯花樣說來簡單,寫來其實不容易翻譯初學者常感困 惑的是:怎麼作摘要?從哪些方面來評價論文的進獻和限制?這就牽扯到天成翻譯公司們浏覽一篇論文 的重點。 3、若何浏覽一篇論文? Lofland & Lofland 說過:“Social science research is to pose propositional answer to a question asked about a topic.” 所以,簡單說,浏覽ㄧ篇經驗研究論文, 我們要把握的重點在於:作者的研究問題是什麼?他/她提出什麼論點(命題)往返答問題 ?這些論點(命題)所採用的理論架構,焦點概念和經驗資料為何? 這分成五大重點: 1.作者的研究問題是什麼?作者的研究問題出現什麼經驗性的研究謎題 (puzzle) 及/或理 論性的問題意識(problematique) ? 2.作者的主要發現是什麼?他/她成長什麼論點來回答研究問題?這些論點是不是由邏輯清楚 的命題所組成? 3.作者的論點是座落在什麼樣的理論脈絡中?援用哪些理論範例或取徑(approach)?和哪些 文獻對話?有沒有辯駁、批改或擴充既有的理論? 4.作者利用的闡明架構和焦點概念為何?概念有沒有清晰界定?有無清除陳述概念和概念 之間的關係?若是是「質化」研究,作者若何從資猜中進行概念化?假如是「量化」研究 作者如何將概念「操作化」以進行丈量? 5.作者使用如何的經驗資料、研究設計及剖析單位往返答他/她的問題? 4、如何評價一篇論文? 前面談到的浏覽論文所要把握的幾個重點,構成我們評價的面向,包羅:(1)研究問題; (2)理論;(3)概念化與操作化;(4)資料。按照理論傳統和研究典範的差異,我們在 這幾個面向的評價基準可能很不一樣。我以下提出的基準,可能只是反映社會科學研究的「 主流見解」翻譯這些基準背後有一些對「什麼是好的社會研究」的預設。這些評價基準,天成翻譯公司大 都在「社會研究方法」的教室上講過,陷於篇幅,我沒法在此胪陳。要提示的是,這些基準 並非是絕對的。你可以提出你自認更適當的評價基準。不過,學術研究貴在對話與溝通,你 寫文獻評論,就是在作對話翻譯如果你有獨特的評價標準,翻譯公司要說服人們為何這些基準是重要 的。那麼,在這四個面向上,有哪些評價基準呢? 1.研究問題: (1)好的研究問題一定是清晰、聚焦,指涉到經驗上確切存在的現象,並且可使用經驗 資料往返答的。有些論文,從頭讀到尾,照舊不知道作者要問什麼問題?有的研究問 的是根本不存在的「假問題」。有的論文,作者問了一堆問題,彼此之間並沒有邏輯 的或階序的關係,沒有串成一個核心的問題。有的作者野心很大,問了無法在期刊論 文的範圍回答的問題翻譯這些都是常見的研究問題的通病。清晰、聚焦、經驗上有效且 能適當回答,只是好的研究問題的基本門坎。通不外這個門坎,必然是欠好的研究問 題。經由過程了,不見得就是好問題。天成翻譯公司們還要看,這問題有沒有現實和理論的重要性。 (2)現實的重要性:這篇論文所提問的問題,對人類命運,或特定社會/人群的處境,有 什麼重要性?這是超越知識內在邏輯,具有整體社會文化意涵的倫理判斷。這判斷反 映評論者對社會中具有共識性的價值的體察,和對常識的倫理要務(ethical imperative)的認知。這種道德性的判斷在學術界內部會有爭議而構成張力。學術的 框架有時會限制研究者提出的問題,如C. Wright Mills 所批評的「方法論的禁慾主 義者」,受限於方法,終其一生,都在研究「瑣碎而不重要」的問題翻譯好的研究,應 該敢於探問對人類處境有重要意義的問題。但什麼樣的研究問題,才算有實際的主要 性,學界難有共鳴,但研究者必需說服讀者。想想,作者有嘗試說服你嗎?用什麼 方式來鋪陳?你被作者說服了嗎? (3)學術的重要性:怎樣的研究問題才具有社會重要性,這會有所爭議,但對於什麼研究 問題具有學術重要性,爭議則較少。通常有幾個類型的研究問題,被認為是具有學術 的重要性的。 I.作者所提出的,是個普遍認為很主要,但還沒人做過系統地研究的問題。好比說, 支撐國民黨和民進黨的選民,是否是具有族群/省籍的差別?現在翻譯公司會說,這還要問 嗎?這不是各種民調和選舉研究做到爛的題目嗎?但二十幾年前,這還是個沒還被 系統性地研究的問題翻譯有人以選舉資料來回答這個問題,這種搶先研究,就作了學 術進獻。 II.質疑廣為接管,但還沒被恰當檢証的假定。好比說,社會上流行一種看法,外籍配 偶的子女學業表現較差,你對此感到懷疑。你想要檢證流行的說法,你的研究,可 能導致我們對經驗世界有新的認識。 III.解決文獻中所存在的爭議。如果作者的問題意識是發源於文獻中爭議,而能提出更 妥切的論點,或更充實的證據,來辯駁、潤色或整合文獻中既有的說法,那就有了 進獻翻譯 IV.說明或評價文獻中未受質疑的假定。某些理論吵翻天,背後的假定(postulates) 卻完全一致。例如,注釋人類經濟行為的理論很多,但都假定經濟行為者是自利、 理性的。真是如斯嗎?有的研究,就是要直搗黃龍,質疑理論背後的背後的假定翻譯 這類研究問題如果成功辯駁了文獻中未受質疑的假定,可能致使理論典範的變遷翻譯 2.理論 評價一篇論文在理論上的進獻與限制,包括幾個部分:內涵結構,外部關係、實際效用,以 及,和資料的關連。 (1)理論的內涵結構:理論是一套彼此幹系的命題,陳說概念和概念之間的關係,來注釋 現象。這些命題或由假定、既有的理論或廣為接受的說法推理而來,或從資猜中觀察 到模式化的關係。命題的陳說是否合乎邏輯推理、前後一致、明確、簡練,且在經驗 上可被檢證的?這是我們評價理論的「內在結構」一些基準翻譯 (2)理論的外部關係:指的是作者的論點和其他理論的關係。作者的論點是不是有原創性, 照樣吠影吠聲?有沒有反駁、批改、整合或擴充既有的理論? (3)理論的效用:作者的理論诠釋,有沒有幫助天成翻譯公司們參與現實世界以帶來改變的效用?有 展望的功能嗎?可以運用到其他範疇(而不只是其他個案),增添我們對實際世界的 瞭解? (4)理論與資料的關係:理論和資料是藉由概念化或(和)操作化來連結的。這是以下要 申明的翻譯 3.概念化與操作化 理論,陳述抽象的概念之間的關係翻譯概念指涉具體的經驗現象。在邏輯-演繹的研究程序中 ,我們從定理和既有理論動身,推論出概念與概念之間的關係,然後將抽象的概念「操作化 」,以經驗上可以測量的變項或指標來代表概念,藉由觀察變項與變項之間的關係是不是合乎 預期來檢證理論翻譯這是一種「由上往下」的研究法式,由抽象到具體,以具體的經驗資料來 檢證抽象的理論命題。在同時利用到剖析性歸納 (analytic induction) 的質化研究,天成翻譯公司 採用「由下往上」,從具體的資料長出抽象的概念。我們將類似的事例歸於統一範圍,加以 定名、界定,並闡釋意義,是為「概念化」;我們觀察出範疇和範圍的關係,而構成抽象的 理論命題。不論是「由上往下」的操作化,還是「由下往上」的概念化,我們都要評價: 者對概念的界定是否清楚?概念與經驗對象之間是不是有恰當的對應關係,也就是說,是否具 有用度(validiality)? 4.經驗資料 作者是不是有充裕的經驗證據來支持它的論點,這是有關「資料」面向最首要的關心翻譯常被使 用的評價基準是代表性和系統性。利用機率抽樣的研究,比較有明確的評價標準;非機率抽 樣和個案研究,常常面臨「代表性」的質疑。不管是機率或非機率抽樣,天成翻譯公司們都關心:作者 選擇哪些個案來調查?「樣本」是不是有所偏誤? 另一個我們對資料的關切重點是:作者的研究設計(包括闡發的條理,資料的起原與性質) ,所蒐集到的資料,能否針對研究問題供給恰當的資訊?想像一下如果翻譯公司像陳美華傳授的研 究一樣,想探詢性工作者在性生意業務過程中的性實踐,究竟是「性」仍是「工作」?你需要什 麼資料濫觞才能恰當回覆這個問題?除對性工作者作深度訪談以外,有其他替代性的資料 濫觞嗎?分歧資濫觞提供的訊息會友和差別。 最後一個需要關切的是,作者從經驗資估中提出哪些研究發現?有的研究,雖無理論的創意 ,可是對經驗資料作了發掘、整頓,和具體層次的分析,廢除一些謬論,促進我們對世界的 瞭解,還是相當有貢獻翻譯其實,對初學者來說,埋頭收拾整頓資料,可能比激情構想理論,還更 可能做出常識的進獻。 運用這些基準來評估期刊論文,每篇多少都有些缺點,沒有完善的研究這回事翻譯從文獻評論 中我們要學會體察作者作了哪些進獻,又有何限制。有些貢獻非常突出,有些缺陷太甚重大 。這些不同組成論文的黑白。我們固然憑據研究問題、理論、概念化與操作化,以及經驗資 料這四個面向的諸多要點來評價一篇論文,但在寫文獻評論時,我們沒必要逐條評論。讀的時 候要細心,寫得時辰抓大體翻譯要放大突出的貢獻和重大的缺陷,作重點討論翻譯 五、寫作格式 此刻天成翻譯公司們有充實的準備,來講明單篇期刊論文的文獻評論的撰寫格式了。 下筆之前,先根據前面的閱讀和評價面向,找出重點:作者的主要進獻和缺點是什麼?是在 研究問題、論證與理論概念、概念化與操作化,和經驗資料的阿誰面向? 第一段先作摘要。 既然是摘要,文字就要簡練。摘要的長短,憑據預定的篇幅而有所不同。但不管你的文獻評 論有多長,最好都不要超過五百字翻譯若是你被要求寫一千字的文獻評論,那摘要以三百字左 右為宜,不要跨越預定篇幅的三分之一翻譯 摘要的內容,一般包孕我在「如何閱讀一篇論文」的重點:作者的研究問題是什麼? 作者 的首要發現是什麼?他/她成長什麼論點往返答研究問題?作者使用哪些理論典範或取徑 (approach)、闡發架構和焦點概念?和哪些文獻對話?若何作「概念化」和「操作化」?使 用怎樣的經驗資料? 因為翻譯公司只有三到五百字的篇幅,你必須抓重點。作者突出的進獻和缺點部門多講一些,其他 部門簡單交卸就好,甚至可以略去翻譯 第二段討論貢獻,第三段指出限制。篇幅大約不異,但不長短得如斯不成。「瑕不掩瑜」的 研究,你可以花多一點篇幅申明進獻;翻譯公司感覺爛透了論文,就沒必要花太多篇幅來掰進獻翻譯 在評論進獻與缺點時,要集中火力作重點接洽。若是有幾個重點,那就層次分明地聚焦在「 研究問題」、「論點與理論」、「概念化與操作化」,以及「資料」的面曆來申明,不要東 扯西扯翻譯 這樣看來,寫文獻評論,一點也不難。對吧?只是,招式人人會耍,功力各有不同翻譯跟著你 浏覽的文獻越多,對研究的體會越深,翻譯公司的功力逐步深摯,文獻評論寫起來,也就愈來愈中 肯,越深入了。

文章來自: https://www.ptt.cc/bbs/NCCU09_SOCIO/M.1258029621.A.C88.html有關各國語文翻譯公證的問題歡迎諮詢天成翻譯公司02-77260931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翻譯社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awsonp736m7 的頭像
    lawsonp736m7

    這裡是和天成翻譯有關的地盤,歡迎到訪我的BLOG!

    lawsonp736m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